找到相关内容300篇,用时10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《中国佛教之批判的研究》简介

    看到“行入”:  第一的报怨行,是依据佛教业报说,认为自己的苦难是过去恶业的结果,甘心忍受而不报怨(31)。所谓“报怨”一词,出于《论语》宪问篇“以直报怨,以德报德”,以及‘老子’六十三章“为无为,事无事,味无味。大小多少,报怨以德”。两者的观点是不同的。而这里的“报怨”是依业报说,至于不报怨的理由是“识达本故”,因此伊藤氏认为这很明显地绝不是“缘起”,亦即这不是深信因果、更无法展开利他行的实践。 ...

    吕凯文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5075855847.html
  • 父母是被我们最最忽视的怨亲债主

    种因缘,佛祖说的清楚明白:报恩,报怨,讨债,还债。不会随随便便,什么因缘都没有,就入胎,然后生出来,形成父母子女的关系。 我们常常说:怨亲债主。过去生中被我们杀害的、伤害的,今生不小心被我们杀害的小猫小狗小青蛙小蚂蚁小蝗虫,这些是怨亲债主。坦白的说,父母才是被我们最最忽视的怨亲债主。有些师兄看到这里,大概会说:天哪,你在诽谤如来正法轮。南无阿弥陀佛!入胎的四种因缘:讨债,报怨,单是这两种,就已经...

    佚名

    |论坛精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582575893.html
  • 中国百名老将军齐聚佛刹和平寺 祈求全球和平

    -以和为贵,道法自然,止戈为武,铸犁镕剑,   包容共济,海纳百川。仁者爱人,以直报怨。   我们祝愿---物阜年丰,河清海晏。合作共羸,睦邻友善。   和谐世界,持久平安。天下大同,永无征战!...

    佚名

    |老将军|祈求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bnznews/2008/07/13031427167.html
  • 论说中国禅宗---达摩禅与慧能禅之异同

    就是认知层面的禅法。“二入四行”是达摩禅法入道途径。即禅法的理论和实践相结“理入”是对经教的理论思考,“行入”是禅的实践,可达到涅槃的终极理想境界。达摩禅的具体实践是“四行”,即报怨行、随缘行、无所求行...

    黄美琪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0171743190.html
  • 禅宗的开创者--道信

    入"即"报怨行"、"随缘行"、"无所求行"、"称法行"这些实践修行式的入道方法的,所以他的禅法仍然不过是一种入道途径而不是终极境界,也不包含终极境界。 由于达摩既是禅师又是楞伽师,且被后人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5065755811.html
  • 道坚随笔之:参访中国著名佛教教育家遍能长老纪实

    清规戒律,寺院受地方势力干扰等,就像把玩美玉,总希望其洁无暇,见不得半点沙尘。回想当时所为,颇为惭愧。在亲厚的遍老面前,也不加修饰,直直地报怨了半个来小时。遍老静静地听,偶尔“哦”、“嗯”一声,表示...

    道坚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085865481.html
  • 业报苦受皆系前缘——面对不平和冤屈的观照

    。反过来,如果我们遭受冤屈时,对那些主事者也不必生报怨之心,也许他们有他们的不得已和无奈,其实他们跟很多挣扎在世间的人一样好不容易才走到今天,他们也不是菩萨圣贤,我们有什么理由要求他人为我们牺牲一切呢...

    传心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6/23054981844.html
  • 素食者不遭杀劫

    ,因为一切众生皆有灵性,此灵性与血肉之躯,不一不异,色身有生死,灵性永不减。由于灵性不减故,往返六道,此死彼生,彼死此生,生生死死,永无休息。皆悉随着自己所造的业因,去报恩报怨,与受苦受乐。而一切恩怨...

    君合

    |人生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7/10295286936.html
  • 和合文化与和谐社会

    以直报怨,以德报德”等等。如果人人都能设身处地替别人着想,而不是只想到自己,那么人们之间就会加深理解,互利互让,和睦相处。如在处理内外远近的民族关系上,儒家主张慎用武力,重视教化抚绥。孔子曰:“远人...

    韩卫东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10/09045191627.html
  • 得失大其心

    改过自新。即使智慧不够一时不能明白,感觉受冤枉,那也要有则改之无则加勉。慢慢地就能一点一点放下,慢慢地就能把得失之心放大,慢慢地就能明白因果的关系。   达摩祖师在他的《二入四行论》里教我们:报怨行,随缘行,无所求行,称法行。   报怨行论云:修道行人,若受苦时,当自念言:人从往昔,无数劫中,弃本从末,流浪诸有,多起怨憎,违害无限。今虽无犯,是我宿殃,恶业果熟,非天非人,所能见与。甘心忍受,都...

    明一法师

    出离心|六度|忍辱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8/02/12395420814.html